四川成都双流文氏家族
九代同堂
你见过几代同堂的大家族?
三代、四代同堂的不稀罕,五代同堂怕是见者无多,而今,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太平镇小堰村的文氏家族,却是九代同堂。
根据清光绪28年(1902)重新编修的双流《文氏族谱》记载,文天祥的后裔文儒生因元朝入主中国后,为躲避元朝廷追杀,其“隐僻乡村,耕读为业”。元末,文儒生的子孙迁移到湖北黄州府麻城县“卜筑而居”。明朝“弘化年间”,文儒生的后裔文绶,从湖北迁徙到四川省南道眉州丹棱县,“训业营生。”元配夫人身故后,文绶续娶李氏,生了文加辅、文加诰。文加辅生子文万定,文加诰生子文万良。随着后裔不断繁衍,这支文氏族人中,有的迁徙到丹棱县石观房山一带,把居住地地名分别改为茶房山、文岩、文沟等。
清朝初期,住在文坪的文应举有文相、文权两个儿子。文权的儿子文定国,迁徙到成都府华阳县东山四甲小堰口。文定国有文有用、文有仁、文有义、文有信4个儿子,子孙枝繁叶茂。文有信家境殷实,在他的倡议下,文氏家族修建了一座文氏宗祠。如今,刊立于乾隆47年(1782)的“蒸尝万古”碑仍保存完好。
10多年后,这支文姓人中的文启扬,从小堰口迁到简阳三岔坝卢家沟落业。文启扬的玄孙文崇卯,光绪初年从卢家沟迁入三岔坝北门外3里之遥的阮家埂。文崇卯有文金琪、文金光、文金泉3个儿子,各自置业买田地,后裔繁茂。
文绶的第九世孙文正秀,常年采茶到成都府仁寿县做生意,后来在仁寿龙坦沟佃耕。数年后的雍正年间,文正秀带着文有章、文有开、文有浩、文有全、文有通、文有翼6个儿子,从丹棱县石观房文家沟迁到龙坦沟,后又迁徙到华阳县永兴场的沈家坝(后改为文家场)置买田地,安家落业。
自文绶入川以来,后裔分布到四川各地的很多,其中丹棱、双流、简阳较为集中。
清明会九代祭祖清咸丰10年(1860),小堰口的文姓人编修了族谱,尊奉文绶为开基祖,定下了“可应相正有,启善万宗开。崇金德成庆,永远发吉长”20字的字辈。
由于各大房发展不均衡,如今,文绶这支文姓人出现了一个罕见现象:九代同堂。从“开”字辈到“发”字辈,都有人在世。在丹棱,“开”字辈还有3人,年龄最大的94岁。而“发”字辈中最小的,才13岁,正在读书。
每年小堰口文氏族人会举行清明会,人数最多时上千人,宗亲相聚,九代祭祖,展现了双流文氏丁旺财兴、事业昌盛、幸福太平、吉祥奋进的良好局面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